中国名人网

用粉红色传单开启创业之路,他助力 5 万人 “上岸”!​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16 年前,一个山西小伙带着 9 名大学生,用粉红色传单开启了创业之路;16 年后,他创立的志公教育已帮助 5 万学子成功 “上岸”。作为志公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勇的创业故事比任何公考真题还要精彩,这位扎根广西 20 余载的南宁女婿,在八桂大地 “考” 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事业答卷。​

缘起广西:从体制内到创业的转身​

“2003 年 8 月 8 日,这个日子我永远记得。” 李勇回忆初到广西的情景,眼中依然有光。彼时,刚大学毕业的他考入广西人社系统工作。​

在体制单位工作的 5 年,李勇负责就业相关工作,内心的创业火苗却从未熄灭。2008 年,一档广西本地的创业节目彻底点燃了他的热情。从海选到总决赛,他带领的 “火狼队” 一路闯关,最终杀入决赛。这段经历让他明白:“好的创业者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在实践和内心的渴望中成长起来的。” 次年,他在广西创立了志公教育,选择公考赛道,源于他 5 年来对就业工作的深刻理解:“本质上,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 —— 帮助人们更好地就业。”​

创业初期,李勇敏锐地发现了公考图书市场的机会。“当时广西考生约 10 万人,我们卖出了 4 万册教材。” 这 “第一桶金” 不仅提供了资金,更让他看到了从图书到培训的商业闭环。​转机来自学员的意外需求,不断有人问:“你们开培训班吗?” 说干就干,资金紧张的李勇想出了妙招:用粉红色传单吸引眼球。粉红纸上就一行黑字:广西公务员笔试培训,4 天 500 元。李勇和团队的成员将上万本书的模拟考卷塑封拆开,塞进这张粉红色传单。而这个 “土办法” 招来了第一批 400 名学生。​

“这次成功让我明白,图书和培训都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客户的真实需求。” 李勇总结说。对于年轻人创业,他建议可以像他一样从代理、加盟起步。“就像我最初选择代理图书一样,产品设计、品牌建设、供应链等环节都已经成熟,创业者只需要专注解决其中一两个环节,比如销售或交付端,这样能让创业起步更轻松,成功率也更高。”

创业长征:从游击战到阵地战的蜕变之路​

志公教育初创时,李勇率先面对的便是招人的困难,“创业团队不能超过一桌 11 个人,否则沟通成本会很高。” 这是他从书中学到的创业箴言。

带着这个标准,李勇在广西一所高校里,对着 40 多名在校大学生开启了创业演说,并在教室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话,“选对池塘钓大鱼”,意思是要选对行业、选对企业、选对老板。在一腔热情和真诚的发言后,9 名大学生和李勇达成了双向选择。​
带着初创团队,他们开启了开拓市场的 “魔鬼行程”。团队扛着教材挤大巴,跑遍广西各地。“去百色田林、西林时,山路十八弯,吐得昏天黑地。” 李勇回忆,最拼的一次,他们在北海讲课到深夜 11 时,吃完宵夜立即赶赴河池,7 小时车程后洗把脸就继续上课。​
转折出现在 2010 年,当时广西公考改为全国统一命题,李勇创新性地推出 “双师课程”,北京老师讲命题趋势,广西老师讲本土考情,学生交一份钱享两份课程。这个创新让课程爆火,“凌晨 3 点我把员工都叫起来开会,临时加开班级。” 李勇笑着回忆,“当时他们都说我们疯了”。​

随着市场逐步打开,志公教育在全区 14 个设区市、30 个县建立学习中心,让学员在 “家门口” 就能接受专业辅导。十多年来,志公教育已成长为广西龙头公考机构,培训学员超百万人次。​
谈及对年轻创业者的建议,李勇特别强调:首要的是热爱,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忱;其次是深入了解行业,可以通过代理、加盟或在大公司积累经验后再创业。“现在的竞争环境与过去完全不同”,他语重心长地说,企业需要的是即插即用型人才,要想更好地就业,必须从大学甚至更早开始准备。

深耕本土:教育创业者的情怀与担当​

“你考广西的公务员,就要懂广西的风土人情。” 李勇将公司的成功归功于对广西考情、学情的深度理解。“广西学生需要更细致、更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他表示,他们为广西量身定制教学方案,考题背后的地域特色都化作教案里的鲜活案例。​
深耕公考教育十六载,志公教育已助力 5 万名学员成功 “上岸”。最令李勇难忘的是河池一对农村老夫妻 —— 他们的两个孩子及女婿通过培训相继考上公务员。那句 “改变了我家命运” 的朴实感慨,让李勇眼眶泛红:“我真正体会到教育的力量和坚持这份事业的意义。”​

即便已成为董事长,李勇仍坚持站在讲台上。面对外界疑惑,他表示:“我可以不做管理,不做 CEO,但是我一定会上课。” 在他看来,教育的真谛是 “点燃每个人眼里的光”,他要把这份热爱通过讲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这个会猜码、爱吃酸笋的南宁女婿,早已把广西当作第二故乡。面对全国扩张的诱惑,李勇很清醒:曾经公司把精兵强将撒向全国,结果连广西大本营都守得艰难。如今他重新校准战略,专注广西公考辅导,并打造了三大差异化特色 —— 极致本土化、极致质价比、极致个性化。​

从独断到共治:2000 万学费买来的管理觉醒​

2016 年至 2017 年,公司在快速扩张中遭遇阵痛。股东分歧加剧,管理职责模糊,内耗不断。“公司做大了,反而不知道谁该负责。” 李勇回忆,最艰难时,他甚至萌生退意。最终,一场彻底的股权改革让公司重归正轨。​
然而,真正的考验接踵而至。他力推的 “先上课后付费” 模式,市场反馈不尽如人意,导致公司亏损 2000 万元,个人负债 1200 万元,房产车辆悉数抵押。危难时刻,团队凝聚力成为救命稻草 —— 员工自发筹款 600 万元支援公司,有人甚至转出存款 9 万元,仅留 1000 元维持生计。谈及此处,李勇眼眶仍会发烫,他说:“只要创业者的意志不曾破产,只要不肯认输,就永远存在翻盘的机会。”​

在这场风暴中,妻子的支持成为关键力量。“成功男人背后一个女人占一半,我爱人至少要占一多半。” 李勇坦言,妻子是他最重要的创业合伙人,“她总能用我最能接受的方式,说出别人不敢讲的逆耳忠言”。​
血泪教训催生管理革命。公司如今立下铁规:李勇可以一票否决,但不能一票通过。他戏称这是 “价值 2000 万元的管理条例”。更深刻的转变在于领导哲学的蜕变 —— 从《韩非子》“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中,他悟出团队建设的真谛:“强将手下多弱兵,往往是因为将领包办一切。 ” 李勇刻意培养团队决策能力,“哪怕会犯错也要放手让年轻人尝试”。

在李勇制作的工服背后,写着 “人人都是经营者” 的字样​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然而对于已抵达 “宇宙尽头” 的学员,李勇在每一期课程的毕业晚会上都深情传达了他的期许。他深知,公考培训的本质并非打造 “应试机器”,而是夯实未来公仆的职业底色。当学员踏上公务员道路时,他更希望他们能清醒地认知并铭记 ——“为谁而考、为何而战”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名人网-有影响力的中国名人门户网站【官网】 > 用粉红色传单开启创业之路,他助力 5 万人 “上岸”!​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