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网

手工耿:“无用发明” 里的热爱与坚守​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在短视频平台的创意浪潮中,“手工耿” 耿帅凭借一系列看似 “无用” 却充满巧思的发明,成为独树一帜的网红。他的作品带着浓浓的工业风与幽默感,既让人捧腹,又暗藏着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更书写了一个普通焊工追逐热爱的逆袭故事。​

   耿帅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个普通农村,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焊工。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对机械、焊接产生兴趣,初中毕业后便跟着父亲学习焊工手艺,之后又在工厂打工多年,练就了扎实的手工技能。2017 年,短视频平台兴起,看着身边人纷纷尝试创作,喜欢琢磨的耿帅也动了心思 —— 他想把自己的手工制作过程拍下来,分享给更多人。​

   最初的创作并不顺利,他尝试过制作实用的工具,却没什么关注度。直到一次偶然,他为了解决 “吃火锅溅油” 的问题,设计出一款 “防溅油面罩”:面罩上不仅有透明视窗,还搭配了夸张的护颈,看似荒诞,却精准戳中了人们生活中的小烦恼。这条视频意外走红,评论区里满是 “脑洞大开”“太实用又太搞笑” 的留言。这次尝试让耿帅找到方向:他开始专注于 “解决生活小痛点,却自带幽默属性” 的发明,“无用发明” 的标签也渐渐传开。​

   此后,他的作品不断刷新网友对 “手工” 的认知:能自动给西瓜去核的 “西瓜神器”,按下开关就能把西瓜切成规整小块并剔除果核;为防止冬天玩手机冻手的 “手机保暖手套”,手套指尖装有透明触控膜,还自带充电宝加热功能;甚至还有为 “懒人” 设计的 “自动洗头机”,通过机械臂转动和水流喷射,实现 “躺着洗头”…… 这些发明看似 “多此一举”,却每一个都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背后是耿帅反复打磨的细节 —— 一款 “电动拔蒜器”,他先后修改十几次,从齿轮转速到蒜粒容纳空间,都反复调试,只为让 “拔蒜” 这个动作既高效又不损伤蒜粒。​

   随着知名度提升,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说他的发明 “华而不实”“浪费时间”,甚至有人调侃他 “发明的东西除了搞笑,没别的用”。面对质疑,耿帅却很坦然:“我做这些发明,首先是因为自己喜欢动手,其次才是分享给大家。很多‘无用’只是表面,比如那个‘防溅油面罩’,确实能解决溅油问题,只是外观夸张了点。” 他始终坚持 “先满足自己的兴趣,再考虑实用性”,这种纯粹的热爱,反而让更多人产生共鸣。​

   2020 年,耿帅的创作迎来新转折。他接到了央视的邀请,带着自己的发明登上《开门大吉》舞台;之后,他又受邀参与公益项目,为山区学校设计 “多功能课桌”—— 这款课桌不仅能调节高度,还自带收纳柜和简易书架,完全根据山区孩子的需求定制。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手工” 不仅能带来欢乐,还能创造实际价值。此后,他开始尝试将 “无用发明” 与实用需求结合,比如为农民设计 “便捷式农具收纳架”,为环卫工人制作 “可加热水杯架”,让自己的手艺真正服务于生活。

   如今的耿帅,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分享手工的农村焊工。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团队里有专业的设计和拍摄人员,却始终保留着 “亲手制作” 的核心 —— 每一款发明的核心部件,他依然坚持自己焊接、组装。他的视频里,依然能看到满是焊痕的工作台,能听到机械运转的滋滋声,这些 “不精致” 的细节,恰恰成了最打动人的地方。

   耿帅的故事,是普通劳动者在互联网时代的成长缩影。他没有过人的学历,也没有华丽的包装,却凭借对手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观察,在网红浪潮中站稳脚跟。他的 “无用发明”,看似是对生活的调侃,实则是对热爱的坚守 —— 正如他所说:“只要喜欢,再‘无用’的事,做起来也有意义。” 而这份坚守,也让更多人看到:平凡的热爱,也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名人网-有影响力的中国名人门户网站【官网】 > 手工耿:“无用发明” 里的热爱与坚守​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