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网

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法律界的璀璨明星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在我国法治建设的征程中,律师群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以专业知识为剑,以正义信念为盾,为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而不懈奋斗。1995 年,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评选活动盛大举行,十位杰出律师脱颖而出,成为律师行业的标杆与楷模。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与励志力量,见证了我国律师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高宗泽: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高宗泽,1939 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61 年,他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1978 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后我国首批硕士研究生之一,并于 1981 年获法律硕士学位。

律师加入杜律师事务所,担任高级顾问。在此之前,他曾任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律师协会会长,国际律师联盟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副主席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等重要职位。他先后获评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司法部系统英模”“2019 年度法治人物” 等众多荣誉。​

高宗泽律师在海商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和国际投资法等领域造诣深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投身海事海商业务的律师之一。执业生涯中,他承办了 100 多起民商事、刑事大案要案。他是我国第一个以执业律师身份参加国际律师联盟会议的中国律师,还参与了中国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亚洲一号” 卫星发射合同起草谈判、中威轮船案等一系列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案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是他始终坚守的执业信条。40 余年间,他受聘担任数十家政府机构和大型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参与了几十个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引进谈判、合同起草等工作。凭借渊博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他在国际官司中屡战屡胜,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即便在获评 “全国十佳律师” 后,他依然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新的法律知识,与年轻律师交流办案经验,为律师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肖微:君合律所的领航者​

肖微,1960 年 12 月出生。他拥有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法学学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君合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创始合伙人、管委会委员。其主要执业领域涵盖公司与并购、资本市场和争议解决。他曾先后担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连续四年荣获 “中国律师最佳项目促成奖”,并连续多年被《世界领先律师》列为公司、证券、收购兼并方面的著名律师,被《亚洲杰出律师》评为亚洲地区杰出律师之一。​

在考入北大法律系首届经济法专业之前,肖微曾在部队服役。选择法律专业,源于他对与社会、与人打交道的热爱。硕士毕业后,他受单位委派前往海南担任中国法律事务中心海南办事处主任。当时,司法部发布《关于下发〈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试点方案〉的通知》,改革的浪潮激发了肖微心中的创业热情。尽管放弃中国法律事务中心(司法部直属律师事务所,行政级别司局级)的 “铁饭碗” 面临诸多不解,但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创办民办律师事务所的道路。经过长达一年的奔走筹备,1989 年 4 月 15 日,君合正式成为北京市第三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获评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后,肖微律师全身心投入君合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工作,带领君合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六次荣获《亚洲法律杂志》“年度最佳管理合伙人大奖”。从最初仅拥有一间 50 平米的办公室,到如今发展成为顶级 “红圈所”,并在多个业务领域和众多合伙人登上《钱伯斯全球 2024》榜单,君合的辉煌成就离不开肖微律师前瞻性的眼光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作为最早采用合伙制且颇具前瞻性地选择律所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律所之一,君合为自身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十余年来,肖微律师引领君合历经风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律师。展望未来,他始终强调持续进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这种踏实、谦逊的心态正是肖微律师和君合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岳成:“岳家军” 的领军人物​

岳成,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从事律师工作四十余年来,他承办各类案件逾千件,其中包括大兴安岭火灾秦宝山被诉玩忽职守案、《秋菊打官司》原作者陈源斌名誉权案、崔永元肖像权与名誉权案等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知名案件。他获奖无数,除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称号外,还曾获评首届黑龙江省 “十大优秀律师” 第一名,2002 年被北京市司法局授予 “刑事辩护突出贡献奖”。岳成律师以及岳成律所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与广泛影响力,多年来被《人民日报》《中国法院报》、央视、新华网等各类媒体报道千余次。​

1966 年,岳成因 “文革” 错失上大学的机会,阴差阳错成为一名行政干部。1980 年,他调入海伦市律师事务所,从此与法律结缘,并决心在法律领域开启新事业。1983 年,他以绥化地区总分第 2 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他从县城被选拔到省城。1993 年,他辞去公职,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黑龙江省第一批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 岳成律师事务所,并在建所八个月内创收超百万。在获评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之前,岳成律师就已凭借擅长办理重大疑难案件而声名远扬,赢得了 “要想赢,找岳成” 的美誉。获评后,岳成律师将业务重心从黑龙江转移到北京,1997 年设立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原黑龙江所转为分所。初到北京,面对众多知名律所的激烈竞争,岳成律所开拓市场困难重重。但凭借 “全国十佳律师” 的声誉,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当事人。岳成律师又成功代理了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被诉侵犯名誉权案、歌手田震名誉权案、原河北省副省长丛福奎受贿案、《浏阳河》词作者徐叔华著作权案、联合国 “世界和平使者奖” 获得者李晓华名誉权侵权案、国家文物局被诉打捞甲午海战 “致远” 舰纠纷案等一系列全国闻名的案件,使得岳成和岳成律师事务所的名气越来越大。“受人之托,终人之事”“以信接人,天下信之” 是岳成律师始终坚守的办案原则。为了准时出庭,他曾在腿摔伤的情况下,让人背着上火车。如今,岳成律师的家庭已发展成为 “四代皆律师” 的法律世家,他的职业操守与对律师行业的热爱也作为家风传承给了后辈。在四代律师的共同努力下,“家族式” 的岳成律所不断发展壮大,一家四代律师的传承佳话在业内广为流传。​

秦希燕:赢得国际赞誉的大律师​

秦希燕,1963 年 7 月出生于湖南沅江,是一级律师,现任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美国司法代表团首席大法官彼得森曾对他赞叹有加,称其为 “中国一流的大律师”。​

秦希燕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他承办了大量复杂疑难案件,为当事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他致力于推动律师行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凭借在法律领域的杰出表现,他在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律师行业的杰出代表之一。​

马军:云南法治建设的推动者​

马军,1980 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 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他曾任云南省司法厅公证律师管理处副处长、云南经济律师事务所主任等职。1992 年,他率先辞去公职,创办了云南首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 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并担任主任至今。执业三十余年来,他承办了各类法律服务业务数千件,其中许多案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张彩凤案、阳宗海砷污染案、国内首例信用证诈骗案、云南省第一涉黑大案等,这些案件成为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获评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前,马军律师在云南就已声名远扬,被称为 “云南老五”。众多重大复杂案件中都有他的身影,省级 17 个大案要案中有 10 个、市级 10 个大案要案中有 8 个由他代理或辩护。他还担任着云南一些政府机关以及占云南财政 70% 的云南烟草公司、云南五大烟厂的法律顾问,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获评荣誉后,马军律师并未满足,1998 年,他接受委托担任褚时健的辩护律师。面对这起全国瞩目的大案要案,他从数十万字的案件卷宗中仔细研读,抽丝剥茧,从七个方面为被告人作了详实辩护。整个庭审过程通过中央电视台实时传送,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果,这场审判至今仍被法律界传颂。“真诚与信誉共具,良知与公正同存” 是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的所训,也是马军律师一生坚守的信条。如今,虽已年过古稀,他依然每天坚持工作,对律师职业的热爱已融入他的生活与血液。​

王海云:百姓的贴心律师​

王海云出身于辽宁的普通农民家庭,原为吉林省四平市律师顾问处律师,因一身正气被誉为 “百姓律师”。1957 年,他怀揣着作家梦报考吉林大学中文系,却被吉大法律系录取,从此与法律结下不解之缘。临近毕业时,他遭遇飞来横祸,被无辜打成 “反动分子”,历经劳教、坐牢、流浪等二十年苦难岁月。1980 年 2 月,他的冤情得以洗清,面对去机关工作的机会,他毅然选择成为吉林省四平市法律顾问处的律师,只因他深知遭受冤屈却无人相助的痛苦,决心成为为他人发声的律师。​

成为律师后的王海云,全身心投入工作,用生命捍卫正义。1990 年 10 月,他心脏病发作住院两个多月,期间仍坚持工作,办理了十多起案件,出庭五次,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 67 万元。为了开庭,他曾在肋骨摔断两根的情况下,依然按时乘飞机前往北京。“应该胜诉的案件不争取得到胜诉的结果不是好律师;本该败诉的案件侥幸取胜也不是好律师”,这是他始终坚守的执业格言。获得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荣誉时,王海云律师已 59 岁,尽管 “参加工作” 仅 12 年,但年龄已迫使他面临退休。然而,他并未轻易离开辩护席。2008 年 11 月 21 日,一起普通刑事案件开庭,两个月前因伤做了股骨头手术、一直住院治疗的他,被助手用轮椅推着来到法庭。宣读辩护词时,他声音渐无,庭审被迫中断,离开法庭前他仍含着眼泪咬牙说出 “我作的是无罪辩护……”2011 年 6 月 1 日,王海云律师在吉林四平不幸去世,享年 76 岁。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法律的忠诚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王松敏:为农民发声的好律师​

王松敏,原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53 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81 年开始从事律师工作。自 1984 年起,他连年被评为西安市司法行政系统的优秀党员,3 次被评为西安市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被授予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0 年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1995 年获评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王松敏律师在律师生涯中,虽未承办过声名显赫的大案要案,但他对那些连年轻律师都不愿接手的小案子却格外用心。他深知,案件的难易程度与大小并非成正比,一些小案子往往更耗费精力。作为农民出身的律师,他始终心系农民,愿意深入群众,为维护农民权益贡献力量。他工作超负荷,家人曾 “抱怨” 他脑子里只有工作,没有家也没有自己,但这恰恰反映出他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即便工作繁忙,他也从未放松学习,每天都会挤出一个半小时充实自己。正是这种自律与坚持,使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评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后,他的身份发生转变,先后担任西安市司法局副局长,西安市中院副院长、陕西省高院副院长等职。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对法律的热爱和对法治的追求始终坚定不移。​

董新发:“军中律师第一”人

董新发,大校军衔,1951 年 11 月出生于四川仪陇,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他曾任沈阳军区沈阳军事法院副院长、沈阳军区司法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通化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会理事。董新发律师独自承办和参与了军地涉法重大刑事案件 18 件,民事案件 61 起,经济案件 183 起,为部队挽回、避免经济损失 2000 余万元,被《中国律师》等报刊杂志誉为 “军中律师第一人”。​


作为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 中唯一的军队律师,董新发也是 “半路出家”。1989 年,军区成立法律顾问处,抽调人员充实律师队伍,曾担任沈阳军区沈阳军事法院副院长的他成为其中一员。为了成为一名优秀律师,他刻苦钻研,努力攻读,先后取得法律专业的大专和本科学历,并迅速考取律师资格。获得如此至高荣誉后,他反而感到不安,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为那些尚未解决的案子常常彻夜难眠。除了具体案件,他还深刻认识到新时期部队基层官兵涉法问题对部队建设的制约和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部队的法治建设和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他们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专业领域和人生经历,但他们都怀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当事人的高度负责精神,在律师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律师不断奋进,为我国法治建设添砖加瓦。在新时代,律师行业将继续蓬勃发展,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名人网-有影响力的中国名人门户网站【官网】 > 首届 “全国十佳律师”:法律界的璀璨明星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