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算法权力的崛起:从工具理性到规制性力量
算法最初仅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技术工具,如今却已演变为具有规制性的社会权力。在电商平台的 "千人千面" 定价系统中,算法通过用户画像动态调整商品价格,实质是对交易公平权的隐性分配;在司法量刑辅助系统里,算法基于历史数据生成的 "再犯风险评分",直接影响法官对被告人的刑罚裁量;在城市交通调度中,算法对网约车接单顺序的排序,实则决定了司机的经济收益分配规则。这种权力的特殊性在于:它以 "中立客观" 的技术外衣掩盖价值判断,以 "数据驱动" 的逻辑替代人为决策,却又缺乏传统权力运行中的透明性与可问责性。当算法决定着学区划分、信贷审批甚至犯罪预测时,法律必须回应一个核心问题 ——谁来为算法的 "正义" 负责?
二、算法对传统法律正义的三重冲击
(一)形式正义的消解:平等原则的技术式背离
形式正义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相同情况相同处理。但算法的 "个性化决策" 本质上是对平等原则的技术性解构。美国某电商平台曾被曝光: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看到的酒店价格比安卓用户平均高 15%,这种基于设备类型的差异化定价,在算法逻辑中被称为 "精准营销",在法律视角下却可能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禁止的歧视性交易。更隐蔽的歧视存在于数据训练环节。若历史数据中包含对特定群体(如女性、少数族裔)的偏见(如职场晋升数据中女性占比偏低),算法会自动强化这种偏见,导致招聘算法对女性求职者的隐性排斥 —— 这种 "数据继承的歧视",往往因披着 "算法中立" 的外衣而难以被法律追责。
(二)实质正义的落空:结果公平的失控风险
实质正义要求法律决策应实现合理的利益平衡,而算法的 "效率优先" 逻辑常与实质公平背道而驰。某外卖平台的配送算法曾引发广泛争议:系统根据历史配送时间设定 "最短路径",却忽略暴雨、堵车等突发情况,导致骑手为避免超时罚款而违规闯红灯,实质是将商业风险转嫁给最弱势的劳动者群体。算法的 "黑箱特性" 进一步加剧了实质正义的落空。当贷款申请人因算法评分被拒绝却无法获知具体理由,当求职者因 "算法不匹配" 被筛除却无处申诉,权利救济的渠道在技术壁垒前彻底堵塞 —— 这正是实质正义最危险的处境:不公发生时,受害者甚至不知道向谁主张权利。
(三)程序正义的弱化:决策过程的不可追溯性
程序正义强调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与可救济。但算法的深度学习与动态迭代特性,使其决策过程呈现 "不可解释性"(即 "算法黑箱")。在某自动驾驶事故案件中,车辆为何在突发状况下选择撞向行人而非障碍物,算法的决策逻辑连开发者都无法完全还原,这使得法院在认定责任时陷入困境:既无法通过程序回溯判断过错,也难以确定开发者、使用者或算法本身的责任边界。更严峻的是,算法的 "自我进化" 可能超出人类预设的程序框架。当预测犯罪的算法基于 "高犯罪率社区" 数据过度预警,导致警方对该区域进行针对性巡逻,反而强化了数据中的偏见 —— 这种 "算法自证预言" 的循环,彻底背离了程序正义对 "无偏私" 的要求。
三、法律的回应:在规制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
算法的复杂性决定了法律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规则,而需构建多层次的治理框架:(一)确立算法透明度与可解释性标准
针对公共领域的算法(如司法辅助、社保审核),应通过立法要求开发者公开核心逻辑与数据来源,建立 "算法影响评估" 制度 —— 如同药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检测,高风险算法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证明其无歧视性。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 "被遗忘权" 的延伸适用,正是为了让用户有能力对抗算法基于错误数据的决策。(二)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问责机制
当算法侵权发生时,应打破 "技术不可追责" 的困局:开发者需承担设计缺陷的过错责任,平台需履行算法监测义务,使用者需对不合理结果进行人工复核。例如,美国纽约市要求招聘算法的使用者必须提供第三方机构出具的 "无性别歧视证明",将算法责任分散到全链条主体,避免责任真空。(三)保留人类对算法的最终控制权
在涉及人身权与重大财产权的领域(如刑事判决、医疗诊断),法律应明确 "算法不得作为唯一决策依据",保留人类的否决权。如同自动驾驶汽车必须设置 "人工接管" 模式,司法算法的 "量刑建议" 也不应成为法官裁判的强制性约束 —— 这不是否定技术进步,而是坚守 "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的法律伦理。四、结语:让算法服务于更公平的正义
算法时代的法律正义,不是要抵制技术,而是要驯服技术。当我们要求算法透明时,不是追求每一行代码的公开,而是确保其决策不违背基本权利;当我们强调人类控制权时,不是否定算法的效率,而是防止技术异化为压迫工具。法律的终极目标,是让算法成为实现正义的助力而非阻力 —— 当外卖平台的算法不仅计算配送时间,也纳入骑手的安全系数;当招聘系统的算法不仅匹配技能,也排除性别偏见;当司法辅助工具不仅参考历史数据,也考量个案的特殊正义 —— 此时,算法才能真正成为 "看得见的正义" 的技术延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名人网-有影响力的中国名人门户网站【官网】 > 算法时代的法律正义:挑战与重塑
热门信息
阅读 (1440)
1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306)
2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110)
3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028)
4 全国28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阅读 (1025)
5 做你自己,不要刻意去取悦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