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艺人 >

陈亮——匠心竹衣

发布时间:2023-10-18源自:本站作者:小蓉阅读(75)

当雕刻工艺遇见山野竹衣,会碰撞出怎样的神奇呢?

一位匠人,原本只是在耳濡目染中捏着泥人长大、辗转多地在人间烟火里谋生的普通人。如今,他以一颗对民间艺术执著热爱的真心,给山野间最平常的物件赋予了全新的意味,发生脱胎换骨的蜕变。

一片竹衣,原本只是在山野间裹挟着竹体拔节生长、待到竹体成熟后脱落地面化为泥土的寻常物件。如今,它披在腾龙模具上惊涛拍浪,它披在孔雀模具上翩翩起舞,它披在雄鹰模具上气冲云霄。

乐安竹衣工艺,这是一场源于自然艺术灵感的精彩呈现。

只有遇见,才能造化。

 1697617149856.png

陈亮的匠心

陈亮出生于一个雕匠世家。

陈家从事雕刻技艺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从家谱中找到,生于清道光十五年的陈瑞钰有一栏善雕刻笋壳为料做祭祀物的职业备注,之后代代均标注为雕匠。传到陈亮一脉,已经是第五代了。

陈亮的雕刻记忆是从捏泥巴开始的。起初倾心于父亲手中出神入化的雕刻刀,父亲却甩给他一坨泥巴,随手捏出各种造型的小动物,让儿子照着学,看着把泥巴捏出了几分模样,才开始教绘画、雕刻。

乐安县家具厂烫画师、县工艺美术厂研究开发室主任、自主创业开办广告装修公司……除了刚参加工作时短暂当过一年营业员,陈亮的人生轨迹始终没有离开雕刻技艺。在他命运里还镌刻了两个深深的印记:赴上海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时打开了广博浩瀚的美术世界之窗,与女友共同赶制竹衣工艺品凑齐彩礼娶得佳人归。

2018年,竹衣工艺”“木板烫画”“才子玉雕三项技艺同时被列入乐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竹衣工艺被列入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一种竹衣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祖先们在繁衍生存过程中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符号和历史烙印,承载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有责任做好弘扬与传承。如今,身为三项非遗文化传承人的陈亮把广告公司交给了外甥打理,自己则一门心思从事竹衣工艺的创作研究。

一门手艺,一颗匠心,一份坚守。

兜兜转转,雕匠陈亮和乐安竹衣工艺的故事,或许这才刚刚开始。


竹衣的造化

一件优秀的竹衣艺术作品,首先要有一片好竹衣。

竹衣也叫竹壳、笋壳、竹笋壳,是竹笋的外层薄皮。乐安竹衣工艺以韧性良好的毛竹外壳为原料,或通过剪裁、拼接形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或雕刻勾勒成生动传神的版画,作品须显出创作物体本身气势、气韵和意境。由此,对于选材非常讲究。

每年四五月份,是上山采集竹衣的季节。

这个季节的竹笋已经成熟,完成了保护使命自行脱落的竹衣便成了匠人首选。选材的部位很有讲究,必须是2.5米以上5米以下的毛竹竹衣,太低了竹衣宽度不够,太高了面积又偏小,铺展开来宽度能达到四五十厘米的就属于上好佳品了。

乐安位于我省中部腹地,是全国商品木竹基地县和江西省重点林业县,境内丰富的毛竹、竹笋资源为乐安竹衣工艺制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搜集的竹衣,经过清洗、去毛、蒸煮、杀菌、消毒、烘干、压平、整形等多重工序,成为可以保存的原材料,供全年创作使用。

原材料的采集只是初始。创作一件竹衣作品,还需要构思设计,再经过定模型、剪片、绘型、雕刻、打磨、定型、上光、配底座等十多道复杂的工序。一条盘旋的腾龙,仅身上的鳞片就要用到2.6万余片剪裁成指甲大小的竹衣,历时一个多月。

在陈亮的乐安竹衣工作室,随手拿起一件雄鹰展翅作品,可以发现每一片羽毛的搭配,都是根据鹰本身的羽毛变化选用的相符竹衣原料。在黏合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鹰体不同部位的弧度选取相应纹理走向的竹衣。最终,竹衣外层花纹与鹰体羽毛花纹达到高度匹配,真假难辨。

原本自然脱落后腐烂于山间的竹衣,经过匠人的巧手,变成一件件活灵活现的工艺品。

早先的竹衣制品用来祭奠或祈福。如今的竹衣工艺品侧重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因为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陈亮的语气里,能够听出一种自豪。

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命,让文化创造新价值。这是竹衣的造化,也是民间文艺传承的意义所在。

 1697617171063.png

 


欢迎分享转载→ http://www.mingren.org.cn/meici/262.html

Copyright © 2023 中国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申请中XML地图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