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艺人 >

汪国圣——崇武曲艺领头人

发布时间:2023-10-18源自:本站作者:小蓉阅读(82)

崇武,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无论是琴棋书画,或是诗书弹唱,历史以来,都是人才辈出,更有一大批农民,渔民出身的民间艺人,热衷于学习与传承,他们多才多艺,精于研究,勤于钻研,厚积薄发,表现出极深的艺术造诣,成为崇武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

 汪国圣,人称糊纸尾,他深邃的目光坚定而果断,虽上了年纪,仍炯炯有神,脸上的沟沟壑壑是他饱经风霜的象征,墩厚的身板,远远望去,让人感觉有一种坚毅与厚重,更有一种讨海人的粗犷与豪放。然而,谁也看不出,他是崇武赫赫有名的民间艺人,既是崇武曲艺协会会长,又是崇武糊纸艺人。糊纸是他的手艺,也是他的职业。而吹拉弹唱的曲艺技能,是他的一种爱好,更是他注入心血的精神寄托。今天,我们就从他的曲艺技能讲起,或许能从他墩厚的体魄中,窥现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从小我对音乐就有爱好,有一种独有的天赋,五岁时,经常听出殡时打车鼓,回家就懂得按节奏打,吃饭时经常打碗打筷,常常受到母亲的责骂

 七岁时父亲亡故,当时崇武出殡时盛行车鼓阵,时间到了鼓手还未到,我就跳去自已当鼓手,让出殡仪式能及时进行,大人们都感觉很惊讶

 “13岁下船讨海时,闲着没事,就拿着当时流行的三弦,琴仔,在船上偷偷练习,16岁开始大量学习乐器,20岁开始与新民、光辉等人拜师学艺

 听着听着,我仿佛看到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少年,一边风里来雨里去地和船板打交道,一边对音乐的无限热爱,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这么入迷,或许是音乐本身,或许是对生活的希望……

 崇武的文艺活动,历史以来就很活跃,明朝中期,就有八闽琴师郑佑,名扬天下,清未民国,南音,歌仔戏更是盛行,期间人才辈出,以何乌、何鹄父子为杰出代表,后有阿老先(詹妈助)等,对南音颇有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乐手,解放后,转为文艺演出,比较出名的有崇武镇渔民民兵业余演出队,曾代表惠安县参加晋江地区业余文艺会演,受到省市领导的表彰。

 崇武当时爱好南音及歌仔戏的人很多,1984年夏,海门村准备创办歌仔戏剧团,但没人能当后台领班,原崇武文化站长陈长通,给海门村举荐我来领班,在当年海门村委会的聘请下,我接受了歌仔戏剧团的领班

 当时全团42人,其中演员22人,乐队及其他人员17人。经过我及全体队员一年的努力,1986年剧团经县调演考评,被评定为一等剧团,此后几次被选参加市、县的芳草活动,都得到很好的成绩,并进行民间各种商业演出,一时搞得崇武城风风火火

 在当年,需要编排一种新的剧本。因没有新剧本,惠安县剧团导演身自来崇武指导。在他的指导下,我根据他的口述、试唱独自重新翻写了剧本,唱腔等曲谱工作,受到包括导演在内的全体剧团的一致好评

 讲着讲着,他的眼睛闪烁着一种喜悦,这喜悦,歇示着他对音乐的执着,也显示出他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如何没有对音乐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一个没有上过学的渔民,在没有师傅的指导下,怎能对音乐有那么深的造诣?

 清末,民间器乐演奏多为民间自行组织的鼓手班,由于没有乐谱,演奏者都是父子相传,祖孙相承。主要乐器有二胡、京胡、板胡、三弦、四股弦、月琴、大正琴等。打击乐器主要有锣、鼓、大钹、钗、小钗、小锣等。对于这些乐器,汪国圣大多精通,至于演奏曲目,大多由昆曲的曲牌中或东北地方剧种曲牌中演化而来。主要曲目有梅花三弄”“苏武牧羊”“工尺上”“万年欢”“小开门”“老十翁”“勾幡”“桃李迎春等古曲。至今,在他手中,还保存着《惠女情》、《茶花情》等曲目。

 2012年被选为惠安县曲艺协会理事。阿赏,细碰,原为阿老先的学生,对汪国圣的曲艺技艺都很欣赏,他们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研究。但他们都有一种深深的焦虑,焦虑这些民间艺术后继无人。

 崇武的打击乐器,比较出名的有车鼓阵、五音、献金锣,这些都是崇武的特色,有与其它地区不一样的特点,值得研究,也值得传承。但目前青年人没有兴趣,很难传承,如何不能把它保留下来,我们这一代人过后,就会流失了

 他讲述着,言语中无不带着深深的焦虑,拿出珍藏已久的鼓、大钹、钗、小钗、小锣等旧五音乐器、轻轻扶摸着深深念念的二胡、板胡,多希望这些伴随他一生的乐器,能找到它真正的主人啊!

1697617799583.png

欢迎分享转载→ http://www.mingren.org.cn/meici/264.html

Copyright © 2023 中国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申请中XML地图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