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培文是一位 “90 后”,他出生在与忻城县临近的合山市,其姑奶是忻城当地有名的绣娘,从小他就对壮族织锦技艺有所了解。2015 年,兰培文毅然辞去在深圳的工作,回到家乡和表哥一起创业,用身上仅有的 5000 元钱买了两台织机,开启了他 “先保护,后传承,再发展” 的 “保种” 计划。
“保种” 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兰培文虽有一定基础,但实际操作时,技术要领和纹样设计应用总欠火候。他织出的第一条壮锦,线纹不平,画面粗糙。为学好技艺,他和表哥逐一拜访当地老织娘,虚心讨教。在传统 “男耕女织” 观念影响下,不少人对兰培文学壮锦并不看好,但他执着练习,技法日渐成熟。
解决了技法问题,纹样创新又成难题。兰培文先是通过书刊杂志收集,还曾因紧跟着用壮锦背带背婴儿的妇女拍照,被误认为是人贩子。此后,他意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主动报名参加广西民族大学的培训班,系统学习色彩搭配等知识,同时继续向老织娘们求教。老织娘们被他的决心打动,将一般不轻易外传的纹样画本等倾囊相授。2021 年,他被评为忻城壮族织锦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入行不久,兰培文就意识到,要将壮锦技艺传承下去,必须让人们喜欢并用上壮锦产品。他以商业思维打开传统技艺传承之门,大胆创新。他将壮锦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创作了壮锦版西装、围巾、团扇等文创产品,这些兼具民族特色与时尚审美的产品迅速成为年轻人的 “心头好”。他和表哥共同创作的织造作品《忻城贡锦》,还获 2020 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 “八桂天工奖” 金奖。
兰培文不仅在技艺传承与创新上用心,还积极带动当地就业。他成立公司,建立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以 “壮锦产业助农” 方式免费教授村民织锦,截至目前,已有 1400 余名织娘利用闲暇时间参与织锦等工作,个人年增收达 1.5 万元。
2015 年底,在当地有关部门支持下,壮族织锦技艺传承展示中心成立。在兰培文和表哥的悉心运营下,这里已成为当地中小学生和游客参观、体验的重要场所,成为壮锦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兰培文还主动协助县里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将山歌和壮锦与文旅、教育融合,开展 “非遗” 主题活动,开设壮锦体验班、兴趣班,让忻城壮锦被更多人熟知。
十年间,兰培文将忻城壮锦从 “压箱底的老三件” 变身 “国际秀场宠儿”,让外出务工的老乡在家乡有了盼头,也以实际行动守护了非遗根脉,激活了文化生命力,成为非遗传承与创业创新相结合的典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名人网-有影响力的中国名人门户网站【官网】 > 以诚信守护非遗根脉,以创新激活文化生命力
热门信息
阅读 (1439)
1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303)
2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108)
3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027)
4 全国28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阅读 (1025)
5 做你自己,不要刻意去取悦别人